海南省儋州市古氏来源
■ 古小彬(古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、深圳理事会执行会长,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创始人之一(1991年)/常务副会长,《海南客家》著者、《海南客家姓氏渊源暨人物录》编著,福建客家研究院特邀研究员)
2007年10月,古小彬(右)与台湾客家电视台“作客他乡”节目主持人张孟涵(中)在“黎汉通衢”儋州市南丰古街采风
儋州市古称“儋耳”。《山海经》有“儋耳之国”“离耳国”之称,指的是海南岛上的“儋耳”。儋耳在唐虞时为南交属地;夏、商、周时为扬州(江南)之南裔,又名南荒。秦时为越郡(百粤)之外徼,又称南徼。 儋州的名称随社会发展历经多次变更,先后改为珠崖郡、朱卢县、珠崖县、儋耳、宜伦县、昌化军、南宁军、儋县。至1993年3月,设立儋州市。
①清朝乾隆年间(1736—1795年)自广东省梅县迁居儋州市。
儋州市南丰镇武教麦草村古氏,据说是于清朝乾隆年间(1736—1795年)自广东省梅县(有说迁自增城)迁入。又据前辈古亚成介绍,开基祖讳古亚苟,古亚苟生下四个儿子,两人居上麦草、两人居下麦草,今已繁衍至第十代,分支居住于南丰镇太和村、散马村、马荷村。
字辈排序:
孟渡光为业,
恩魁永树允。
儋州市南丰镇麦草村古氏宗祠 古小彬 2006年拍摄
儋州市南丰镇麦草村新建古氏祠堂(古军 提供)
儋州市南丰镇散马村古氏公屋神龛 古小彬 2006年拍摄
②清朝道光年间(1821—1850年)自广西容县迁居儋州市。
儋州市南丰镇红岭村古氏,开基祖第34世古马有、亚来、马养、水养随父亲于清朝道光年间(1821—1850)自广西容县渡琼,今传至第40世。
按:古马有、亚来、马养、水养兄弟是宋朝琼州府教授古革的后代,祖籍广东省蕉岭县,清朝乾隆年间迁居广东恩平县,后因恩平县发生土客之乱,乃西迁广西容县。
字辈诗:
元孟昌基恩,芳联鼎世泽;
忠恒宏大业,永远定乾坤。
③清朝自广东省五华县迁居儋州市。
儋州市那大镇东门街、儋州街、解放路、群英、文化路的古氏约100余人,其先祖是在清朝自广东省长乐县(今五华县)迁来。
④民国二十年(1931年)自广东省梅县迁居琼中县,后定居儋州。
儋州市兰洋镇马鞍岭村古氏,原籍广东省梅县城东镇石月大队地第二生产队,是33世兴瑞(字学源、号吉皆)的夫人李玉珍携三子古志和(名拯华)、古志观(名涤华)、古志光(名光华)于民国二十年(1931年)渡海来琼,初居琼中县黎母山镇松涛村,后定居儋州市兰洋镇水南村委会马鞍岭村。现传至37世。
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印度尼西亚归侨落户农场。
儋州市西联农场古增标(祖籍广东梅县),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印度尼西亚归侨。
左起: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杨元汉,《天下客家》总编导车济民,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古小彬,西联农场劳动保障科科长古其生
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广东蕉岭县、梅县、五华县、高州市,广西北流市迁入。
居住在儋州市那大东风路、以及西流农场、西培农场、西庆农场、合罗农场、兰洋农场的部分古氏,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别自广东省蕉岭县、梅县、五华县、高州市,广西北流市迁去。
古小彬《海南客家姓氏渊源暨人物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