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山人家
——蜀南古家阿婆母子传奇故事
● 古仁田(古氏文化促进会蜀南理事会副会长、原宜宾市南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)
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城西北方约五公里的干坝梁,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,名大山坡,在几十里之外都能看见坡顶上有一颗几百年的大榕树,犹如一把巨伞直挂云帆。大榕树旁边有一家古姓人家,饱经风霜的阿婆经常向儿孙们讲起苦难的家史。
一、传奇阿婆
阿婆名陈远华(1905.4.19—2003.7.22.),南溪区罗龙镇石马八社(小地名“干坝梁”)古氏开基祖日材公派下第五代孙古怀芬之妻,中等身材,小脚,健谈,勤劳刻苦,铁骨铮铮。
1942年11月,犹如晴天霹雳,年仅50岁的丈夫古怀芬英年早逝,丢下母女三人,阿婆肚子里还怀着怀芬的孩子。家里失去了顶梁柱,阿婆撑起了一个家。
1943年5月7日,古怀芬的遗腹子诞生了,取名古德明。
真是天有不测风云,1944年下半年,家里遭遇失火,房子和所有的吃穿都被全部烧尽,阿婆挺起腰杆,背着一岁的儿子古德明,带着两个女儿进城帮工,大女儿德荣,20岁,成为母亲的好帮手。1945年上半年,一家人搬到了离大山坡一公里远的观音坳,寄人篱下,以卖凉糕为生。1945年下半年,又搬到了玉河沟,后又搬到了王包包房子,靠背柴卖为生。1946年又搬到了幺子山,古德明大姐古德荣出嫁到何少云家。1949年临近解放,在亲友的大力资助下,在大山坡原老屋基修了两间四壁通风的茅草房,母子女三人又搬回了大山坡居住。
从1944年家里失火至1949年的5年间,阿婆带着一家人颠沛流离,六次搬家,寄人篱下,靠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,历尽艰辛。
阿婆一家前前后后在大山坡居住了六十年以上,真是大山人家,久经磨难。
90岁后的阿婆仍耳聪目明,身体硬朗,能穿针引线,做针线活,还把梯子搭在树枝上,爬上树枝摘眉巴豆。
阿婆98寿,又是干坝梁古氏的长寿之星。
二、寒门苦读
(古德明)
古德明是苦水里泡大的孩子,母亲不畏困难,坚忍不拔,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古德明的成长。
1949年搬回大山坡,古德明时年六岁,就跟姐姐一起在大山坡的半坡头水井里抬水吃,背起背篼,在大山坡摸爬滚打打猪草。
阿婆的公公、古德明的爷爷古崇琼,生于1852年,故于1940年,享年88寿,一生从事儒学教育。阿婆传承和弘扬着古氏家族“耕读为本”的优良家风,哪怕再苦再累再贫穷也要送娃儿读书。
古德明背起书包上学啦。1952年至1955年在离家三公里远的添丘衡家庙读小学,1955年至1959年在桂溪学校读小学(1958年休学一年)。桂溪小学离大山坡约六公里,古德明天不亮就起床,急忙吃过早饭,背起书包,快跑在乡间小路上,下午放学,饿着肚子回家,每天往返十二公里以上,回家放下书包,又背起背篼打猪草。
1959年古德明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溪最高学府——南溪一中读初中。那时的南溪一中学生,要轮流在长江里挑水,挑粪种菜,值夜班在菜地里看守菜,去60里之外挑煤炭回校,每一次劳动,古德明总是走在前头。
1962年,古德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宜宾一中读高中。
1965年7月,古德明高中毕业了,成为干坝梁古姓中解放后的第一位高中生。
三、勤恳做事
1965年9月至1966年在南溪李庄糖厂原料站当收购员、调度员。半年不到被老家四清工作队要回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任大队会计。同年下半年被调往隆昌搞四清,因“文革”开始,四清未结束就返回石马八队老家。
那时的石马八队,粮食欠收,保管室粮食经常被盗,年年外借粮度荒。1967年,古德明受命于危难之际,担任生产队长,是桂溪公社最年轻的有高中文凭的生产队长。新官上任“三把火”,第“一把火”:调换粮食保管员,建立“双人双锁”粮食保管制度;第“二把火”:引水,从五公里之外的七洞湖引水灌溉农田;第“三把火”:找肥,生产队多喂猪,又动员堂兄古德平将卖折耳根、苦藠葱而积存的600多元(相当于现在的数万元,是生产队的首富)借出来买化肥。“三把火”大见奇效,粮食年年增产,防止了保管室粮食被盗,不再外借粮食度荒了。
古德明有高中文凭,又是中共党员,1971年5月被县文教局选送至宜宾师范学校培训,同年分到罗龙长江学校教学,任负责人。1973年12月调至金竹小学任校长。1978年9月调往罗龙羊耳小学任校长(未履职)。1979年9月,为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子女,申请调回桂溪石马小学任教。30多年都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工作,兢兢业业教书育人,为南溪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,2017年荣获国家教育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“乡村学校从教三十年”荣誉证书,这本厚重的荣誉证书真是实至名归。
2003年光荣退休。
四、模范丈夫
1964年正月,古德明与陈元纪(1942.5.16—2022.1.18)结为夫妻,相濡以沫数十载,孝敬母亲,养育了四个儿女,又是一对乡村优秀教师,对乡村教育事业作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。
遗憾的是,陈元纪在退休后不久,于2001年不幸患上脑血栓,导致了瘫痪,这一瘫痪就是二十一年。这二十多年间,古德明对陈元纪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,全职照顾其生活的方方面面,每天都要用轮椅推着爱妻游走在南溪长江边的滨江大道上观光,往返行程八公里以上,寒来暑往,二十一年,毫无怨言。在南溪举办古氏宗亲清明会,每次古德明都要推着陈元纪往返十公里以上去参加清明会,令人感动,街坊邻里更是有目共睹。他是大家从心底里敬佩的好老师,模范丈夫。
古德明已82岁啦,身体硬朗,耳聪目明,儿孙绕膝,尽享天伦之乐,每天都要健步走两万步以上,行走如飞,年轻人都感叹,很难追上他!
阿婆与古德明母子书写了一部大山贫寒人家的传奇!永世流芳。